南京師范大學 王小錫
●導讀
●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就十分推崇消費主義。消費主義崇尚“消費導向型”經濟,講求不斷地、極大地刺激消費,反映在微觀經濟上,就是要研究消費者心理和消費行為,促使人的生活消費。
●而倫理學家們則認為,不斷地刺激消費者的欲望和需求,把消費者實際上并不需要甚或是對消費者身心健康有害的商品“潛移默化地”強加給他們,是不道德的。
●消費主義的風氣近年來在國內長勢很快,尤其是在高收入人群當中相當盛行。據中國社科院等單位近日發布的《商業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09-2010)》顯示,去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預計未來5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額將居全球首位。
●國內目前的消費道德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圍繞著消費的合理性問題展開,還沒有從消費體制和消費心理的內在關系出發,深入地討論消費道德問題。因此,深入研究消費的道德問題,有利于推動人們科學、文明、健康地消費。
一
寬泛地說,消費有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之分。前者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是指生產資料的耗費和流轉;后者是指生活資料的消耗,目的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生活和發展需要。就生活消費來說,它是個人行為,源于人的各種需要,但基本前提卻是社會的生產條件、分配制度和消費文化。而且,消費也決不是與倫理無涉。就拿食物消費來說,“餓了要吃”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千百年來,“能吃什么”、“能吃到什么”以及“如何吃”的問題卻取決于社會的食物供應條件、食物分配體制和包括生存價值觀在內的飲食文化。所以,一定的社會條件在根本上規定了消費的對象、形式和實現方式,在這基礎之上,才有源自需要的個人消費選擇,這就是生活消費的社會本質。
如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消費對象和消費方式也日新月異、形式多樣。但是,一些不合理或有違道德要求的消費現象也比比皆是,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過度消費。按照西方消費主義文化的漂亮說法,過度消費也叫超前消費;稍帶貶義地說,就是透支消費。過度消費的情況有兩種,一是超出個人當前支付能力的消費,另一種則是純粹的浪費。以前者為例,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有相當一部分尚欠支付能力的消費者在全額貸款購房的情況下,還將按揭房再次抵押給銀行購買第二套房。無疑,這種消費方式最終只會帶來社會信用的破產和資源的浪費。
身份消費。賀歲片《大腕》中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么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事實上,這就是所謂的身份消費,也就是用消費能力來標榜不同的社會地位、社會身份,甚至是人格尊卑??梢哉f,身份消費是一種極不正常的消費方式,它不僅會損害社會的公平正義觀,還會扭曲人們對個人社會成就的評價,從而助長等級觀念,敗壞社會風氣。
奢侈消費。世界上有專門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也有特定的奢侈品消費人群。近些年來,奢侈品消費也風靡國內。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報告,截至2009年1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達8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5%,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國。雖說奢侈品消費視個人的支付能力而定,但在我們這樣一個資源有限、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決不能提倡奢侈品消費。如果奢侈品消費滋長了奢靡之風,還摻進了身份消費的成分,則要堅決抵制。
高碳消費。相對于低碳消費而言,高碳消費是指那些高能耗和不環保的消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高碳消費不僅和社會的經濟結構有關,還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有關。就前者而言,如果社會的產業結構是高碳型的,那么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只能消費高碳商品。不過,這里所說的高碳消費主要針對的還是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據說不少歐洲人有個“有趣”的生活習慣,喜歡在冬天開著暖氣著夏裝,夏天打著涼風著冬裝。顯然,若要提倡低碳消費,人們勢必都應根據相應的低碳標準合理地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p#副標題#e#
二
上面提到的這些不合理的消費現象是由許多原因綜合而成的,道德缺失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實際上,現實中的生活消費不是經濟學所理解的純而又純的物質消耗過程,而是一種內涵著道德理念、倫理關系、精神境界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為此,我們可以從考察消費與人、消費與自然生態、消費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聯去把握生活消費的道德內涵。
消費與人的生存、發展和完善。人要求生存、謀發展、促完善,消費一定的生活資料是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從哲學上講,消費是人和外部世界進行能量交換和精神溝通的紐帶,是外部世界的內化方式。同時,在理想的意義上,消費是人的自我完善與發展的必要途徑和實現方式。通過生理代謝和精神代謝,人不但可以維持生命、積蓄精力、強健身體,還可以儲備知識、活化思維、吸納價值。當然,消費何種質量的生活資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人的體質、心理、素質、能力和品質。換句話說,消費對象和消費方式不僅滿足著人的需要,也塑造著人的需要和人本身。所以,在消費對象的選擇上和在消費方式的實現上,就存在一個合不合理、健不健康的問題,人的消費的合道德性關鍵就在這里。什么是健康合理的消費,什么又是道德的消費,這不僅是個生活智慧上的問題,也是一個道德認識上的問題,說到底,就是需要的合理性和實現的正當性問題。首先,需要的滿足和實現取決于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取決于人對“應當如何生活”和“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的回答;其次,需要的滿足和實現取決于人的能力。這種能力既包括人的體力、精力和思維水平,也包括人的生活經驗和支付能力;最后,需要的滿足和實現還取決于人的價值選擇,也就是人在選擇消費對象和實現方式時所依循的價值觀念和價值標準。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對象和消費方式只不過是人完善自我的一種手段,倘若倒過來把手段當做了目的,那么,結果就會蛻變成是商品在消費著人、奴役著人。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房奴”和“車奴”等就是現實的寫照。
消費與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產能的大規模擴張和人類消費能力的急劇膨脹,人們對未來的能源使用前景和自然生存環境產生了危機感。從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說,“耗費”和“再生”顯然構成了一對基本的矛盾。如果人類的消耗超出了能源和生態的再生速度,那么資源就會逐漸耗盡,自然生態系統就會喪失功效,人類生存便無從談起。所以,為了維持自然生態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活消費必須有所節制,必須朝著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必須更加符合一定的道德價值要求。歸結成一個思路便是:要開源節流。所謂開源,就是要開發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從而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用好能源;所謂節流,就是在開源的過程中,在滿足一定消費需求的條件下,轉變不環保、不生態、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把生活消費限制在合理可控的范圍之內。
當然,我們要擯棄守財奴式的消費觀念,主張生態性節儉的倫理取向。所謂生態性節儉,是指在消費品充裕的條件下,通過適度消費來發揮消費的最大作用;而在消費品相對匱缺、不能充分滿足消費需求的情況下,使有限的消費品能夠得到合理的均衡配用,從而可以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生活幸福指數的節儉。
消費與社會和諧。道德性消費不僅是完善人的消費、推動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消費,還是協調和促進合理人際關系的消費,是和諧消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在消費資料一定的條件下,有些人的多消費就意味著另一些人的少消費;有些東西消費光了,別人就沒法消費,等等。這說明,消費資料和消費需要之間會構成一對矛盾,不同的消費選擇和消費方式會牽動到一定的人際關系和利益關系。進一步說,消費行為對人際關系和利益關系的撥動還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態度,甚至是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比方說,前面提到的過度消費、身份消費和奢侈消費往往會誘發有些人的消費攀比心理和等級觀念。這樣的消費行為若是散播開來,無疑會極大地敗壞社會風氣,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所以,反過來看,道德的消費就應該是促進社會人際和諧的消費,從而是有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消費方式。消費者在應明了自己“究竟需要什么”的同時,還要知榮辱、明是非、辨美丑。應當知道,所有正當的消費品都是勞動者的勞動結晶,沒有勞動者在社會化大生產中的分工協作,就不會有豐裕的勞動產品可供選擇;反之,若是消費者都不顧及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大肆揮霍,驕奢淫逸,那么最終或許也就不會再有消費品可以選擇了。
三
搞清楚消費的社會屬性和功能作用,目的還是為了找到一種合道德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實現人的美好生活。就目前來看,低碳消費方式無疑正是這種消費模式最新、最集中的代表。無疑,低碳經濟是時代的發展趨勢,在低碳消費問題上,我們既要破除低碳消費的“非道德性神話”,也要破除低碳消費的“道德性神話”,將其厘定在合理的位置上,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功效。從根本上講,提倡低碳消費并不是要降低生活標準,而是要倡導一種環保、人本、和諧的道德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合乎時代潮流,順乎社情民意,是一種科學、文明、健康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它對緩解能源緊張的矛盾、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軌和社會和諧來說,都不失為是明智的美善之舉。